暗丝孢霉病概述:
暗丝孢霉病(phaeohyphomycosis)是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有暗色菌丝为特征的皮肤、皮下组织或系统性感染。1974年Ajello提出此命名。暗丝孢霉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在病例报道,但多见于热带。近年来在我国山东、东北和湛江等地有散发病例报道。致病途径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。感染途径可能是病原菌经皮肤破损处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。
临床表现为浅溃疡、瘀斑、褐黑色斑或疣状增生,自觉微痒或轻度胀痛,有的可无自觉症状。靠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。大多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,疗效欠佳。皮下组织暗丝孢霉病需要手术切除,因为对皮下组织切开引流极少成功。两性霉素B可治愈或改善不宜切除的病例,但以后常有复发。副鼻窦感染应进行手术完全切除病灶,而合并使用两性霉素B是阻止暗色丝孢霉性鼻窦炎进展的重要措施。即使如此,复发者依然并不少见,此时应进一步实施手术治疗。口服伊曲康唑(100mg~400mg/日)有效,但最适剂量与疗程仍需摸索。坏死性鼻中隔病灶可用外科切除的方式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