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洛替酯片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和肺结核并发的低蛋白血症的药物。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让我们一起来揭秘。
1. 马洛替酯片的成分及作用机制
马洛替酯片的主要成分是马洛酸乙酯。马洛酸乙酯是一种肝素样药物,它可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,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,从而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。此外,马洛替酯片还具有改善肝脏功能,减轻肝脏负担的作用,对于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。
2. 适应症及用法用量
马洛替酯片适用于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和肺结核并发的低蛋白血症。一般情况下,建议成人口服,每次1~2片,每日3次,餐后服用。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以免影响药效。
3.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
马洛替酯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,如消化道不适、皮疹、头痛等,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较为轻微,停药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。但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,应慎重使用,必要时调整剂量。
4. 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
在使用马洛替酯片时,患者应注意遵医嘱,严格按照医嘱用药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中止用药。同时,还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特别是与肝毒性药物、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格外谨慎,以免增加肝肾负担,加重病情。
总而言之,马洛替酯片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,其主要成分马洛酸乙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适应症、用法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遵医嘱使用,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518次播放 2023-09-21
470次播放 2023-09-21
510次播放 2023-09-21
528次播放 2023-09-21
561次播放 2023-09-21